邮票的投资风险


回收纸币网 2016-04-28 14:41:40 浏览量:5

        对于收藏邮票投资,不是努力就做的好的,还需要看回报的风险。

        用以往的市场来看,邮票在我国的风险不是很大,回报也很高。投资者所关心的邮票投资的回报和风险与其他投资品相比,究竟相差几何?

        市场因素影响巨大

        我国的邮票发展史不如英美国家,我国只有30年的历史,应为历史,环境的影响我国的邮票回报和英美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从英美等国的邮票可以发现一些规律,票的回报一般会超出通货膨胀率,且高于长期债券,但一般要低于股票市场回报;邮票市场的风险较大,市场容易大起大落。如果不考虑风险,邮票相对于债券是一个好的投资品种,如果考虑风险的话,邮票相对于股市并不是一个好的投资品种。

        我国的之所以异于英美的原因有四个,首先我国的邮票市场还不成熟,从发行大现在也不过三十几年的时间,英国邮市已有150年以上的历史;其次,我国的邮市投机盛行,交易活跃。大中城市设有专门的集邮市场,在1997年的邮市大高潮时,全国集邮人数一度达到2000万;再次,我国的集邮邮票不在邮政窗口发售消耗,仅通过集邮者征订与各级邮票公司渠道发行,导致近期邮票通信使用较少,目前的消耗主要是通过各种纪念册作为礼品沉淀在民间,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损耗;最后,国家对市场的控制程度非常高,事先计划邮票的发行量,不像在西方国家,发行期内是按需发行的。

        宏观经济也要考量

        在我国邮票的平均回报率在20.4%,但是这与市场许多炒作后期JT票或编年邮票的投资者的经历也许并不一致。同期通胀率平均仅为6%左右,而一年定期存款回报率平均值才5.6%。

        从风险的角度来看,早期邮票回报率的标准差为32.1%,较通胀的标准差6.8%,一年定期存款利率的标准差3.3%,M2增速的标准差6.8%都高出若干倍,但大大低于股市年度回报率的标准差86.1%。

标签:
第三套人民币相关文章
领跑先锋——1962年背绿1角

  说起第三套人民币,最为让众多藏友们津津乐道的非1962年背绿1角所属了。1962年背绿1角是第三套人民币中收藏价值最高且最具升值潜力的的人民币,受到众多藏友们的青睐,而它也不负众望,在钱币交易市场发挥

60年一角引领风骚

  要问当下钱币收藏市场上哪一版的钞票最受欢迎,那莫过于是60年一角纸币了。节节攀升的交易量带动市场价格一波又一波的上涨。令那些守着这版人民币的藏友和投资人们笑的合不拢嘴。正如国外的一句谚语,成功的时候要

53版大十元真假判断技巧

  1 、53版大十元钱币的仿制品采用的是胶版印刷(含平印和平凹印),有的甚至是彩色复印出来的,所以无法仿出真品的凹版印刷的效果,完全看不到凹版印刷的立体感和线条感。特别是正面农妇额头上的几缕头发,真品每

80年2角纸币升值空间大

  第四套人民币发行时纸币收购者的收藏收购意识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近12年里银行对四版币的2角和2元纸币只收不放,其中以蓝绿为主的1980年2角纸币存世量不断减少,目前很多纸币收购者比较看好这两款,目前98

第三套人民币极具收藏意义 乃藏者首选

  第三套人民币对于热衷于纸币收藏的行家来说乃首选品种,从历史发展来看,目前流通最长的是第三套人民币,38年的历程让她颇具历史意义;从宏观来看,第三套人民币比第二套和第二套更具优势,这样说并不是其它人民币

纸币收藏价值高,一版币高达600万二版币达35万元

  纸币收藏市场近来身价大涨,部分纸币交易价值超过了其票面价值的几十万倍,第一套人民币全版市场行情高达600万元,第二套人民币全版市场行情达35万元,在纸币收藏市场上,区区一角钱可值4万到5万元,最高的可

解读关门币2元的真相

  对于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对纸币最初的印象应该是更多地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1987年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当时,辅币共发行9种,随着第五套人民币的面世,第四套人民币的存世量正在逐渐减少,很多收藏界人士

大运特供邮品限量预订

8月12日深圳大运会开幕当天,大运纪念邮票小版张将同时发行。昨日,深圳大组委执行局、省邮政局联合召开深圳大运会官方特供邮品预订新闻发布会,宣布从昨日起大运会官方特供邮品全省接受预订。   为迎接深

钱币市场中的佼佼者——第三套人民币

     随着收藏业在我国的不断发展,日益成熟,钱币收藏市场也在不断发展,越来越规模化,一些还没有正式退出流通市场的钱币都已经有涌入钱币市场的趋势了,在越来越多&l

重见天日的1960年枣红一角人民币

  说起1960年枣红一角人民币,有些藏友可能一时之间想不起来什么。但是说起和它同时期的背绿水印一角,人们立刻就可以想起来什么了。虽然都是同一个时期发行的,但是这两个一角钱的命运却是天差地别。到底这两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