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钱币大花钱龙凤呈祥


回收纸币网 2016-04-28 14:41:41 浏览量:98

        从一个金银币收购网了解到“近年来中国花钱潜在的投资价值逐渐被市场挖掘出来其价格上升也日益加快。如一枚“五福骈臻大花钱”前七年的成交价约3000元左右但在2006年5月举行的“中国民俗花钱竞拍会”上这枚钱币竟以1万元的高价成交显示出近年来民俗花钱收藏渐入佳境。笔者清楚地记得在十多年以前上海古玩市场上精美的花钱只需十元八元就可以买到且无人问津但到了今天二三百元也只能买到普通的花钱一些精品花钱的市价已达数千元甚至过万元而海外的钱币收藏人士也开始到内地市场寻觅上品的花钱。”

       由于花钱不属于正式货币它是以民间为发行主体的纪念用品不论何种花钱只要是精美的、有艺术性的、有创造性的、尤其是有故事情节的其价值就相对要高一些如宋代的马钱是就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收藏花钱一要图文精美、品相好二要大气顺眼。就相同品种花钱而言年代越久远其经济价值和收藏价值就越高。花钱还有官铸、私铸之别一般而言官铸民俗花钱因存世数量稀少而更有收藏价值。

        在中国古代钱币中,有一种特殊钱币——花钱。该种钱不做流通,而主要供佩戴、赏玩之用。其因图案、钱文带有吉祥、辟邪、祝愿等,且反映各时代民俗、信仰,对于研究各历史时期、民俗、宗教、思想有着较高的价值,并在存世数量上少于同时代流通钱币,被众多钱币爱好者列入重要收藏品。

  在笔者的藏品中,有一枚“龙凤呈祥”花钱,因其钱体硕大,应属花钱中少见品种。该钱为老生坑品,整体包浆自然熟旧,背面稍有摩擦,为外行检查铜质所为。从露铜处可知黄铜质地,穿为方孔型,钱径68毫米,穿径18毫米,重78千克。正面为“龙凤呈祥”四字,背龙凤图。龙凤相互追逐,生动传神,栩栩如生,观赏性强,依据铜质、图案、纹饰综合判断,应为清早期花钱

        花钱作伪主要是真钱翻砂再铸而成的。辨伪方法有几种:

        1、从钱币的“包浆”判断真品的包浆自然、均匀。  

        2、真品图案自然立体感强图案鲜明。而假品线路可能有断纹无神韵。  

        3、从声音判断真品声音沉闷而假品年份不到所以声音生硬火气未退。

标签:
第三套人民币相关文章
初入纸币收购投资领域者的基本路径

  纸币收购投资目的之一就是能够保值增值,但是前提是我们所买到的物品一定物有所值的藏品,如果是第一套人民币,第二套人民币的话,一定要注重品相;如果是现代金银纪念币的话,要讲究买入时的价格的高低。

收藏连体钞的注意事项

  连体钞是多张连在一起的未经过裁切的、仅供收藏鉴赏专用的纸币真品,中国银行、渣打银行等金融机构相继发行过连体钞,连体钞中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连体钞不但权威性最高、发行装帧品种数量最多,并且人气也最旺

纸币的保存方法

  随着钱币收藏的火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人民币收藏,与此同时保存好人民币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项目,品相是其生命,好品相人民币和品相不好的人民币市场价格差别很大,人民币进入流通市场之后,会或多或少的受

六招分辨真假人民币的方法

  随着人民币防伪技术的提高,造假者的造假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假币种类更是多样化,无论是正在流通的人民币还是旧版纸币都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假币,有时由于造假技术的高超,想轻松分辨出真假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错版币乃收藏市场的另类

  在收藏市场中人民币是当之无愧最受欢迎的一种藏品,市场的不断火热,越来越多的纸币收购投资者加入了这个行列,物以稀为贵是收藏市场中最大的原则,收藏所遵循的原则是少、新、奇,奇物之物一定具备着收藏意义,也决

纸币达到70级满分保准说明

  钱币收购市场上并非评级越高就越值钱   背绿壹角成为中国“最完美纸币”的消息,一经传播,就吸引了很多收藏者的关注。不少网友表示,将翻箱寻找这样的钱币,看是否能找到中国第

建国钞3天大涨50%

  1999年9月20日起我国人民银行发行了第一张纪念钞——建国钞,此套纪念钞的发行主要是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面额50元,发行量6000万套,这与现行人民币等值流通

生肖章收藏市场热推龙年概念

    中国金币总公司发行“龙年生肖纪念章”   本报记者 卢建波   2012年将是中国特有的生肖龙年。提前反应向来是收藏品领域的一

第四套人民币纪念册供不应求

     随着第四套人民币的退市临近,第四套人民币相关的商品在市场上面都受到了追捧,人气和价值扶摇直上,导致了第四套人民币纪念册供不应求。   第四套人民币纪念册是指利用特制的纪念册来装

60年2元拍卖轰动事件

     最近,一家拍卖公司应一个规模很大的集收购和销售一体的人民币公司邀请,参与了一个旧版人民币拍卖会。与会者大多是三四十对的收藏爱好者,事业有成,热爱人民币收藏。下面就跟着记者侃侃60年2元的轰动